English

不法书商大搞出版游戏长江文艺出版社叫苦不迭

1998-06-24 来源:中华读书报  我有话说

眼下,出版界同行之间搭车上马、相互盗用版权的事件层出不穷。当不明真相的读者还在辨别出版社双方谁是谁非之际,这类恶作剧的真正元凶——不法书商,日前在同类事件发生最为集中的长江文艺出版社身上得以发现。

1997年,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了一套《白桦林·校园精品文摘》丛书(共5册),荣获“第八届优秀畅销书奖”,销售达15万套之多。1998年初,在武汉市图书市场上就发现有兰州大学出版社出版的《精致小品》丛书(一套共4册),与长江文艺版“白桦林丛书”内容极为相似,其中《抒情哲学》一册几乎是一模一样。为此,长江文艺社致函兰大社,要求就此事作出解释。兰大社接函后,随即派出副总编李大伟来武汉“负荆请罪”,态度很诚恳。作为“同行兄弟”,长江文艺社同意接受对方提出的赔款4万元,停止发行盗版书的恳求。

然而,就在长江文艺社收到赔款后的第三天,又在湖北荆州地区发现兰大社的另一套丛书《精美散文》(共4册),其内容几乎全部“移植”了长江文艺社1995年版同名丛书《精美散文》(一套共3册)。就在长江文艺社忍无可忍的第二次义正辞严的质询过程中,武汉的“书商”这一真正幕后角色终于浮出了水面,请求“手下留情”。

长江文艺社的那套获奖《白桦林》丛书厄运到此还未停止。据该社发行人员反映,市场上已经发现有《回蓦白桦林》(中国文联出版公司出版)和北京的另一家出版社出版的《白桦林续》。

祸不单行。1997年8月,长江文艺社的另一套《中国圣贤人生丛书》(共10册),销售已有10万套,被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汇编成一本书重新出版并公开发售。追查的结果是,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向长江文艺社赔款三、四万元并道歉停售。事后得知,盗版系书商所为。

宽容大度的长江文艺社所看重的“兄弟情面”,并未制止住同行们的再次侵权行为。该社一套《雍正皇帝》,获得中国作协和新闻出版署联合颁发的“八五期间优秀畅销小说奖”,也很畅销并翻译发行到了国外。但是,一本封面与长江文艺版《雍正皇帝》的同名“评书传”堂而皇之地由经济日报出版社出版上市。追问之初,经济日报出版社鉴于“抄袭封面”,原打算赔款2万元以了结此事,遭到长江文艺社拒绝。原因是经济日报出版社的侵权行为绝非仅限于“抄袭封面”,仔细阅读此书就会发现,经济日报版书中内容是从长江文艺版《雍正皇帝》原创书的第二、三卷开始“改编”的。长江文艺社认为,文学作品的改编,可以就表现形式加以转换,比如小说改为影视剧本,诗歌改为电视散文等,同时还应有新创造。没有听说过将小说改为小说的“改编”,只要小说人物、故事情节和语言这三要素没变,就不能说是“改编”。评书体例应归属于话本小说,而话本与小说是不能分家的。该社认为,经济日报版《雍正皇帝》系长江文艺版同名历史小说的缩写。

侵权已成事实,但经济日报出版社还是顽执一辞:该书作者授权了,同意“改编”。据悉,这起盗版事件又系一郑州籍书商所为。目前,此案已由中华版权代理总公司受理,准备上诉法庭。

回头来看发生在同一出版社身上不同“兄弟”的系列侵权事件不难发现,少数不法书商行迹于书市,暗访销售行情,一经发现“抢手货”,要么直接找印厂翻版,要么来得斯文些,征得作者同意(一稿多用得双倍稿酬谁会拒绝?),另找一家出版社买个书号重新包装一下就出版上市了,以从中牟利。这些隐身于幕后的不法书商,以其不正当竞争行为打破了出版界所共同应当遵守的行为规范,损害了广大读者,制造了行业矛盾,搅乱了图书市场,却肥了自己的腰包。长江文艺出版社周百义社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,因为有过教训之后,长江文艺社自1995年就再也没有与二渠道书商打过交道。最后,周社长沉痛地告诫同行:“不要与书商来往,他们当中见利忘义的人太多。”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